为开源和商业正名

灵感来自于一位神交已久的资深IT传媒人士的微博,虽然看似稀松平常的一段内容,却体现了时下大多数人对于开源认知的浅薄,使我不得不去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为开源正名。不吐不快、如芒在背。

Wed Nov 16, 2016 | 40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8 分钟 | |

起因

上海出差的路上,打开新浪微博,不经意刚好刷到了这么一条:“听到一种说法,‘没本事才开源,是为了跟领先者竞争才开源’,有点意思,为什么开源?Linux的诞生是为了以一种区别于传统‘大教堂’模式的‘集市’模式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以及质量,占领Unix市场纯属意外。后来变了,Android为挑战iOS而存在,被kill掉的是诺基亚;OpenStack 为挑战AWS而存在,受伤的是VMware。”

下面截图:

类似的话,我听的太多了,我一般懒得理会,此次看到的却是鼎鼎大名的@葑菲daffodil,甚至是@陈沙克竟然也调侃认同,我有点坐不住了,以开源布道师自居的我,必须为开源正名,于是有了此文。至于我对这段话的批判见文章末尾。

观点

  • 开源就是开源,和商业无关
  • 和商业有关的开源,是被为了蒙蔽不明真相的人们的商人们强行牵扯上的
  • 开源拥有领先的技术,不是“没本事”
  • Android不是为了 iOS 而存在,OpenStack 也不是为 AWS 而存在
  • 诺基亚的失败,与VMware的市场下滑和开源的关系是有,但不大,甚至他们都曾试图利用开源来突围
  • 开源是未来,因为以人为本

论述

较真,这个词,在本土已经快成了一个悲情的代名词了。这是个缺乏较真的时代和环境。而这些却每时每刻不是你所处的身边的人而存在的,抬起头来,看下你的四周围,就是找不出一个较真的人来。那么,我的正名的意义也在于此。

历史是复杂的,世界更是如此。你必须去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去对待这些误解,然后抽丝剥茧的去寻找说服世人。

开源的意义

追溯开源的历史,其实是一部人类美好品质胜利的历史,是一部从垄断到解放的历史,然而凑巧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成就了一些商业的企业,而且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有了稳定、可靠、不菲的收入。毕竟人类的近代史,其实就是商业所驱动、资本所驱动的历史。

让我们回到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MIT的理查德 斯托曼在贝尔实验室做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当他和同事索要一份打印机驱动程序源代码的时候遭到了拒绝,要知道Unix下是Hacker精神所驱动,默认情况下,代码是公开和共享的。而这次拒绝彻底的改变了软件的历史。随后,斯托曼发起了GUN项目,开启了撰写自由软件的宏伟目标,并在1982年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至今仍在推动着软件的代码应该被全人类共享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自由的代价是昂贵的,向来如此! ” --《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

斯托曼以其强大的毅力和崇高的目标,当然也拥有高超的编码能力,开始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项目,如GCC、Emacs等,但是在内核方面却进展不大,时代总是存在某些意想不到的巧合,1991年,还是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的Linus,发起了一个操作系统内核的项目,随后发布的0.9叫做Linux,Linux和GNU的组合,可以形成完整而强大的操作系统功能,完全可以替代掉处于各大公司垄断的Unix 操作系统,这让很多人兴奋起来了。GNU/Linux一发不可收拾,随着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Linux集全球智慧,赫然屹立于世界,运行在我们所处世界的各个角落: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天气预报运算、金融股票市场、汽车……

受Linux的成功的影响,引起了一些人Hacker们的好奇,最为著名的就是Eric S. Raymond ,开始探索这样的软件开发模式,并在1999年,以一篇《大教堂与集市》横空出世,也直接影响了被微软捆绑IE浏览器逼到墙脚的 NetScape 开源的真正动力。微软免费的市场策略,让Navgaitor 渐渐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市场。而没有人愿意web的标准被某一个具体的厂商所垄断。而这才是 Firefox 后来积极发展的真正意义。

开源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默认的方式,最为经典的故事,莫过于微软:微软在1998年,时任CEO的鲍尔默痛斥Linux是癌症,而今年新上任的CEO 称:Microsoft love Linux,并开源了.NET框架、Azure 容器引擎等等一系列重量级的项目。再看国内的IT巨人华为,成立开源能力中心,赞助Linux基金会、OpenStack基金会,在OSCON上强势KeyNote,主导开源项目OpenSDS、OnLab(SUN)等等举措。

开源和商业模式

没有哪家公司从开源本身赚到了钱,迄今为止,可以分析下现有的开源的几种商业模式:

  • 卖报纸模式,即订阅模式,提供服务与支持。成功案例:红帽
  • 软件即服务模式,软件开源,服务收费。成功案例:WordPress
  • 开放核心,插件/外挂付费,类似共享软件模式。成功案例:cloudera
  • 间接赚钱模式,成功案例:IBM、Intel、Google、AWS、FaceBook

再返过头来看,以开源项目为背景的相关技术人员:开发者、架构师、技术支持、技术咨询、布道师等等,受益颇多,首先,随着各家使用开源的项目,个人不会被某个公司捆绑,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薪资筹码,第二,还造就了很多新的岗位,首席开源官(Chief OpenSource Office)、社区经理等等。

开源本身并不能够赚到钱,因为它让所有人垂手可得。源代码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公司去也不应该去强行收取过去商业软件的许可费用。

开源的技术是领先的

随意举几个例子来论证这个论点:

  1. Docker, 容器技术或者是操作系统虚拟化的技术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商业产品如OpenVZ等,但是Docker绝对是胜利者,因为它已经是事实上的标准。开源的对手有LXD和Rocket,闭源产品是没有人考虑的。
  2. TensorFlow,Google开源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框架,刚刚在前几日度过了它的一周年生日,看看它的成就吧:TensorFlow 开源一周年,DeepMind打败围棋世界冠军,真是让它风光了一把。
  3. Hdaoop生态,在大数据领域,很难再找到一个能够和Hadoop生态相媲美的项目或产品了,Spark、Hive、Kylin等等,甚至有人认为是Hadoop成就了今天的Apache社区。
  4. ……

Android,OpenStack

Android 和 iOS 都是基于开源的操作系统内核

Android 从来不是为了对抗 iOS 而生的,同样是智能手机,一个走开放的路线,一个走封闭的路线。本无可厚非,至于商业上的胜负,那也很难说,Google 似乎从Android直接的盈利机会不多,赚钱的生意更多看到是三星、华为、HTC、小米之类的手机制造商。

话再说回来,Android也罢,iOS也好,基于的操作系统内核都是开源的,Android基于Linux,iOS基于Darwin(BSD),而Linux和BSD都是开源的,再说开发语言,Android是基于Java,iOS是基于Swift,后者也是开源的编程语言。

再说回来,Android 是2003年开始的项目,而Jobs有iPhone的想法时是2005年。

OpenStack 发展概要

OpenStack最初的发起者是RackSpace和NASA,前者贡献了项目Swift,后者贡献了Nova,但是后来OpenStack的发展模式,已经超越了所有人的预期,成为了既Linux项目之后,最大的开源项目,而其中的一个关键决策就在于成立了OpenStack基金会。

不可否认的是,在公有云市场上,AWS 是领导者,也是云计算产品事实上的标杆,但是,私有云市场是另外一番天地,至今还无人能够撼动OpenStack的占有率,尽管这个和虚拟化管理会有一些令人疑惑的地方。但是Gartner对此有明确的解释,大家不妨找出今年的报告看看。

诺基亚、VMware 纯属躺枪

诺基亚手机业务,昨天还是人人持有,Connect People,今天几乎消失殆尽。没有抓住智能手机这个快速发展的契机,这个是可以用熊彼特的颠覆性创新解释的清楚点,或许正是因为Nokia在前智能手机时代的占有率,导致他发展缓慢。这个历史上的案例数不胜数:柯达的胶卷相机被数码颠覆、索尼的CD随身听被iPod颠覆。

另外,诺基亚也在发展自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收购QT所属公司 Trolltech ASA,并在2010年发布Nokia Qt SDK,要知道这是和Android一样的框架。很可惜,晚了那么几步。

说到VMware,不应该在这里出现,无论从技术角度,开源布局、还是商业境况来讲,VMWare都不应该出现在这里。AWS、OpenStack、VMware 这三个名词放在一起都是非常蹩脚的事情。AWS是公有云,OpenStack是开源的IaaS平台项目,而VMWare是一家成功的虚拟化管理平台的市场领导者。VMware布局Spring 开发框架,后来发展为PaaS的Cloud Foundry绝对是开源布局的经典案例,值得业内人士、欲拥有战略眼光的人崇拜不已。

说到可能威胁到VMware业务的,可能就是近来崛起的容器:以Docker为核心的一系列操作系统虚拟化生态。尽管VMWare也很早就在Docker上、编排工具上布局,但是,仍然难以逃脱熊彼特的颠覆性创新理论。

开源是未来

上周福布斯发表了一篇文章,Apple 将加大开源的力度,回顾下今年的开源大事件,比如沃尔玛、耐克等传统公司加入开源阵营、微软拥抱Linux、华为发布SUN和OpenSDS、Linux基金会新成立了区块链、CNCF等子组织……其实,今年的信息技术界有一个关键词:开源,几乎每天都有重量级的公司开源重量级的项目:Netflix、Linkedin、Amazon、Google、IBM……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得找到最能学习的人才,而不是现在掌握了什么的人才!我想引用一句话,最贴切不过了:

In a world fueled by developers, enterprises must speak their language: open source code.

结语

国人受体制化太过于严重,思维严重受阻,这需要一个历程。但也要心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