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推荐

《开源之迷》作者见面会

凡事主动点好,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人们很少也很难关注到他人,《开源之迷》需不需要讲并非是作者所能主观臆测的,而是一个表态,一种让读者能够接近的有效路径。不妨发起一个没有绩效考核的项目~

一份供大众入门开源的书单,请笑纳!

知识藏于何处?人类社会为何能够实现跨代的传递,奥秘何在?开源的知识藏于何处?当然是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了,开源的历史并没有多久,从出现到现在也就20多年,加上史前的年份,也不过40多年,那么将这些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的话又在哪里?说万维网可能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是书籍就会让人心安。

遗失的数据:《开源之迷》附录A

统计与寻求衡量,是我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微观的star数、fork数固然重要,但是宏观上的开发者数量、企业采用也不可或缺,作为开源世界重要的依据,无奈由于纸质出版的滞后性,2020年的数据,现在看来已经显得过时,只能作为一份历史记录来回顾,希望这份整理对于理解开源的人们有所帮助。

《开源之迷》参考材料汇总

由于预算有限,非常遗憾的是每一个章节的参考资料未能随着《开源之迷》一同出版,但是没有参考资料,适兕总是心中难安,因为自己本身是个追根溯源的人,希望所描述的事情是有出处的,这算是开源世界的一种风格,一种倡导的方式,既然纸质版没能实现,「开源之道」来提供在线版。

诞生在 KFC 的《开源之迷》:作者如何在嘈杂而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写作是一件连贯而高强度的工作,如何在有限的环境中来进行创作,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作者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权衡之余,选择了在距家一公里附近的 KFC,作为《开源之迷》的首要创作之地,当你读书的时候,闻到一股谷爱凌所说的中国的肯德基炸鸡最好吃的时候,不要惊讶,会心一笑即可。享受《开源之迷》,恰如一顿偶尔的工作快餐。

「发现开源三部曲」之一:《开源之迷》

开源世界充满了迷人的氛围:人、日常、生活、城市乃至形成的文化,似乎我们身处其中,永远也有讲不完的故事,聊不完的值得喜悦的事情,我们对某些开放的技术赞不绝口,我们对某位执拗的书呆子式的开发者崇拜有加,我们对公平的交易充满了向往,我们对展示人性光辉的地方骄傲不已,如此迷人的世界,怎么能令人不流连忘返?如果有人来破坏它,我们是否会站出来捍卫自己?

「开源之书·共读」#42: 《合作的进化》及其延伸读物

如果以竞争的思维来思考开源,必然会形成阻碍更大范围内的合作,结果就是不断的树立对手,将自己形成孤岛。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做一些某个群体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合作开发操作系统、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等等。变化对于所有人都是挑战!Are you?

「开源之书·共读」#41 《无需法律的秩序:相邻者如何解决纠纷?》

如果我们抱着感恩的心,就会晓得自己的知识不仅来自于古代,也来自于生活的社区,更加来自于互联网,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一座孤岛,所有的创新发明都得益于他人,那么所谓的自主,完全知识产权的软件是否存在?一直以来都是让人迷惑不已的事,在开源运动之下,这些能够消匿于无形吗?一定不会,因为我们依靠的不是法律,而是面临的是被博弈失败之后的永久性排除。

「开源之书·共读」#39:《people powered》中文版

在2020年Jono Bacon 的新著发行后,「开源之书·共读」第一时间就开启了阅读,Apache member 姜宁老师还做了线下的分享,但是碍于语言障碍,实际阅读者寥寥,2021.7月,中文版面世,我们当然要继续发动一次共读,而且还要专门针对本书作一次Meetup。

「开源之书·共读」#38:群体的智慧

高手在民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另外还有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其中体现的就是群体的力量,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对群体、社会、共同体等抽象表述的理解。对于开源来说,英雄常有,但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成果是属于大众的。那么对于基于共同体的生产方式来说,理解群体智慧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开源之书·共读」# 37: 代码自由

人类学家杨美惠在其经典著作《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探讨过生活在恐惧文化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思考和交往的,以及对于思想的交流。同样,著名的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 也对信任的主题做过专著,开源的成功,往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做了这件事对个体有什么好处?个人该如何思考?

「开源之书·共读」# 36: 颠覆代码:Linux和开源的革命

软件项目作为计算机专业技术的一个表达,其本身所累积的代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理解起来几乎是无比困难的,然而,围绕这个项目所发生的工程师们的故事却是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的,也就是开源共同体的人文的一面。而这也是开源项目之所以在工程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本书乃其中之典范也。

「开源之书·共读」2021·5:开源之路2.0

Jono Bacon 写过两本非常实用的Community建设的书籍:《the art of community》和《people powered》,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做法,落地就成了巨大的问题,那么基本上就又回归了非常古老的问题,本土究竟有没有可能打造出有实力的开源共同体,或者说,没有开源共同体能否打造出卓越的开源的项目?那么这本来自RedHat OSPO团队的指南又有多少参考价值?

开源之道图书推荐之:Linux:Under the Radar

2021 IBM 将赌注押在了混合云解决方案上,其中红帽带来技术和解决方案独占鳌头。红帽这家公司,始终在开源界被津津乐道,人们常说的就是红帽只可能出现一个,这句话人们也常用来形容Linux,Linux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复制的。那么,如此独一无二的组织是如何建立的?它走过的最初几年做对了什么?给后来的二十几年的发展留下了什么?此书不得不读。

开源之书·共读 2021-2:《培养实践的共同体:知识管理指南》

人们对于名词的理解非常的关键,观念决定行动,如果对一个词汇的解释和思考没有成为想法和观念,那么对于行动上就是迟缓而无所谓的。开源共同体究竟和你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休戚相关的共生关系?这取决于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解释,也就是对这个名词的思考。

想给项飙先生推荐几本开源之书:对其最近一个演讲的回应

适兕是不是脑子出现障碍了?竟敢给著名人类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推荐书籍。嗯是的,这就是一种开源的精神所在,非常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全知全能的人,伟大的学者也有无暇顾及的领域,这个世界需要个体的无限平行协作。而不会落入俗套:资格论,看位置。不过我确实想让人类和社会学家来开源共同体中研究一下。

开源之道书评:开源共同体和开发者关系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说国内的公司不重视开发者关系,我一般是默默的笑而不答,分析一下形势就明白为什么不重视了,原因很简单,在商业公司之外,开发者根本就没有形成自己的力量,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其中尤其是开源共同体的认知,开发者自身都不承认这点。

理解认为开源不可行的重要观点 ———— 《集体行动逻辑》

当一个观念成为当地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文化、习俗、日常行为之时,能够让人们意识到这个观念都是异常的困难,不是所有人都是理性的,也不是所有人会整体的反思生活,那么庄子的屠龙术在没有龙的时代该如何应用?所幸我们生活的不是庄子的封闭小农时代,而是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让本土的人相信开源的协作,大多是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的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开源在中国,不仅要推动,还要劫魅。

开源哲学在开放城市中的良好应用 ———— 2020 世界阅读日读后感

开源之道图书共读,突发灵感,临时凑热闹,选择了一本2020年的电子图书,希望能够在24小时之内阅读完成,最后以一篇读后感总结为结束标志,非常遗憾我未能在24小时之内完成,尽管连读带写一共花6个小时,但是我还得干其他事,结果就超过了50个小时,这是做事情的正常情况。

什么是开源生态?———— 《硅谷生态圈》书评

Android 对于Google是形成了所谓的开源生态了吗?Kernel 对于 RedHat 来说是形成了开源生态了吗?GitHub 托管的开源项目形成了开源生态了吗?我们该如何定义开源生态?又该如何对待开源项目在开源这个大的框架的下定位?正名的功夫为何如此难以前行?

Open Core 的系列读物整理

为什么Open Core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我们不妨从人的心理和社会两个角度来探索一番,因为经济是要建立在这两个元素之上的,在进一步探究之前,我们不妨找找相关的资料。

拥抱开源,需要跨越那些鸿沟? ————《Open Life —— 有关开源的哲学》读后感

你会对一件事物产生思考吗?为什么只有人类统治世界?人该如何去平等?货币为什么会让人迷失?宗教的本质是做什么的?技术可以糊口,但是为谁服务了?你能对一件事情直达本质吗?科学和人类的右脑、模因将如何对宇宙产生影响?为什么Open的力量会是历史的终结?

近距离看开源是什么?有什么?

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勒,在做了两年的基层工作之后,并没有像马克思一样对工人充满同情,相反,他对工人的消极怠工是深恶痛绝,于是,他开始专门研究如何细化工作,制定标准,然后训练工人,自那以后,科学管理成了世界发展的主流,影响深远。泰勒的秘密是什么?就是将劳作过程细化!近距离的观察、实验,以详细获得最佳效率。其实开源的过程也是可以这么做的,问题是看你有多大耐心了。

如何开源,决定于对开源的认识 ———— 《OpenSources:来自开源革命的呼声》书评

随着人类对于神经学、心理学等的掌握,开始破解人类心智的秘密了,人所做的每个选择、决定,都是和自我的心理、掌握的知识、外部的环境等休戚相关的。开源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软件开发方式?还是一种授权许可模式?一种商业模式?一种道德取向?还是一种进化选择?这都取决于你自身 ————本文的看官。

开放源代码是如何吞噬软件的

软件吞噬世界,这已经成为了当下的共识,然而,软件本身的生产却在发生了变化,随着数字化转型时代的来临,世界的加速,软件的迭代和维护乃至创新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如此的境地,工程师哭喊着学不动了,无疑于自取其辱!一条不错的出路就是拥抱开源!让自己处于开放、动态和多样性中,保持竞争力!保持生产和创新。

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生产之道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与科学学院新学期开设了一门讲解开源的课程:《开源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试图从成千上万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中总结出一些个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生产过程的因素,而早在2005年就有一位卓越的开发者兼作家开始了探索,他就是Karl,《生产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作者。

得开发者得天下 ———— 开发者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现代的世界是由开发者所塑造,这个论断是否言过其实?取决于你对世界的感受,以及有多大的同理心去感受这个世界!请尝试将自己设身处地的想象为一名普通人在现代世界的生存状态,来体验一下开发者所打造的世界:功利、工程、科学、人性、美学。

开源的黄金时代 —— 《开放与共享》导读与书评

开源不仅仅是计算机软件项目,它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内涵,经济学思考、社会学行为、心理学决策、法律上的约束等等,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整个产业,绝非只是简单的语法糖、巧妙的算法、高明的架构所能够回答这一切的。还是那句话,抛开程序、工程,让我们以全新的视野来看待这一切。

开源之道共读图书列表(2020版)

读书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求知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群体达成共识的方式。我们沉下心来,以知识为指引,启迪我们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来。2020年,我们继往开来,共读共进。

2019.1 开源之道论文共读笔记及探讨记录

2019年1月份的共读开了一个不错的头,起码完成了原来预设的目标,完成阅读,并撰写了一篇书评,至于论文呢,就随缘了,我自己是读了四篇,收获颇丰,对于企业看待开源项目和社区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挖掘出了两本重量级的书籍来。愿你也和我一样有更多的收获。

《软件悖论:商业软件的崛起与陨落》导读+书评

每一家公司都是软件公司,软件对于现代企业是越发的重要,但是围绕软件来赚取利润却越来越难了!这其中究竟蕴含着什么道理?公有云提供商的巨头们是否会是基于开源项目的商业软件公司的杀手?软件的商品化的历程又是如何?为什么说开发者逐步的占据决策链的顶端?基于开源项目的商业公司为何更改许可协议?如果你带着这些问题,不妨深入阅读这本优质的小书《软件悖论》。

开源之道共读图书列表(2019版)

挑书是最难的,如果它是稀缺的话,那么还相对简单很多。然而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随意的内容就可以将一个人的时间吞噬掉。那么精心挑选书这件事可谓是责任重大。

开源之道图书和文献共读申明

梁文道曾在一个叫做《伟大的思想》书系里的推荐语里写到:几乎所有人类史上最重大的变革,首先都是一种观念的变革。然而观念的变革往往是最难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莫过于提高认知,知识是转变观念的重要的一条途径。开源能够有今天的成绩,绝不是看起来那么的简单,背后有着无数的智慧和知识驱动,开源之道理应去挖掘。

开源中的行为经济学现象——《“错误”的行为》读后感

开源之道,博大精深,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其核心,围绕此而有很多的其它因素,开源的成功被大众所熟知,但是究竟是如何成功的?走过多少弯路?都需要那些科学学科的知识?这将发展成为很多的论文和研究。随着开源的重要性,必将越来越凸显。此文只是展现其中的一角——行为经济学。

莎士比亚和李纳斯.托瓦兹

人类的历史,有时候去读的时候总是充满希望的,整体上是从野蛮到文明,从无知到普适的过程。莎士比亚是文学巨匠,李纳斯.托瓦兹是卓越非凡的工程师,二者在那些地方有相似之处?无疑是民主和创新。

开源书籍推荐 ————《路与桥——现代世界数字基础设施那些隐藏的劳动》

你可能没有想过,软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出行、工作、就餐、停车......而支持这些应用的称之为数字基础设施,一如我们人类社会的基石——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但是这些基础设施绝大多数是自由和开源软件。你可以对它视而不见,但是你无法忽略它的价值——根植于人类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