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开源世界发生的一切是否能够量化吗?或者说开源的艺术是否要在数字化转型中变成一门科学?最后只能考察人性了?这个可能是过于理想化的想法,但是谁说不可以了呢?至少现在业内的人们已经开启了开源世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开源共同体的社会手段来达成这一目标,来到了家门口,要不要参加?如何遵照开源的八项(未成文)规则;保罗·科米尔(Paul Cormier),工程师掌舵 RedHat;投票系统的开源与否;Slashdata 最新报告称:3/5 的开发者为开源做贡献;关于 FinOS 加入 Linux基金会的再评;Fedora 32 发布;红帽:来自亚洲的开源贡献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是什么让开发者高兴?当然是贡献开源了;请将你的开源项目接受贡献更容易些;如何为基于云计算的开源软件服务评估价值;RedHat 前任和现任CEO的对话;作为开源的医疗,如何应对可能的下一次疫情?开源之道图书共读,突发灵感,临时凑热闹,选择了一本2020年的电子图书,希望能够在24小时之内阅读完成,最后以一篇读后感总结为结束标志,非常遗憾我未能在24小时之内完成,尽管连读带写一共花6个小时,但是我还得干其他事,结果就超过了50个小时,这是做事情的正常情况。重新思考数字化转型;开放设计项目 RepRap;Argon和 Dragfly 成为 CNCF 孵化项目;openEuler 希望成为多种计算场景下最好的OS;数字化转型: 疫情之后应思考的四件事;开源分析工程工具厂商Fishtown 获 A轮 1亿2千9百万美金;AWS 和 Facebook 联手启动PyTorch的云服务;微软让他的Outlook用户切换浏览器到Edge;Drupal 创始人 Dries Buytaert 谈经济下滑开源助你;复制和粘贴代码:如何使用开源代码然后被辞掉;AMD 加盟 Academy software Foundation;采用开源对于小型企业的最大障碍和益处开源之道Talking,本来预计三月是聊聊Peer Review的,结果邀请的嘉宾没有回应,于是就不能成行,这也是值得反思的地方,于是就将疫情期间不能面对面见面的开源之道图书共读活动的交流录音编辑为本期的播客。也算是试验性质的,其实工程学本来就是开源的重要课题。用声音来传播开源知识,探究思想,寻找其发生的奥秘!开源之道Talking ,业界顶级开源大咖表达观点,探寻问题,寻找答案,这里是洞见的集中地!开放式共同体健康:2019年workshop记录;突发的远程工作可以从开源共同体中学到什么;开源的四大发明;开放源代码、开放科学:新冠肺炎危机下的思考与实践;开源成就了云计算;GitHub 免费私有仓库协作的背后动机;Kubernetes 在银行的思考;对于某些行业,开源、闭源是无所谓的;GitLab Guru:15年了,git仍在演化;开源之道已被证明是开发软件的最佳解决方式;丹麦如何将公司转变为开源;Postgres、开源、赚钱和共同体市面上流行一种说法:开源是为了打造生态,那么我们就不妨来探究一番商业公司将开源项目分离公司,进而成立基金会的做法典范 CloudFoundry 为例,这篇文章会采用较为新的写法,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结构,没有顺序,甚至没有逻辑,但主题从一至终。毋庸置疑,Eclipse 是成功的,无论是项目本身,还是基金会运作,它所打造的IDE栈,引领了一个时代,彻底改变了IDE的格局,也让一门语言赢得了天下,那么这个项目和其背后的基金会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经历?让我们不妨回顾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