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项飙先生推荐几本开源之书:对其最近一个演讲的回应

适兕是不是脑子出现障碍了?竟敢给著名人类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推荐书籍。嗯是的,这就是一种开源的精神所在,非常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全知全能的人,伟大的学者也有无暇顾及的领域,这个世界需要个体的无限平行协作。而不会落入俗套:资格论,看位置。不过我确实想让人类和社会学家来开源共同体中研究一下。

Sun Jan 17, 2021 | 31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7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 |

项飙是谁?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

2020年出版把自己作为方法

以上是常见的介绍,如果你深入了解他的话,会发现这是一名胸怀悲悯的学者,不走寻常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堆里的学者,而是践行人类学的要旨:深入到当地的生活,北大五年在北京南四环大红门的“浙江村”经历,也是没谁了,本科生就可以写出这样的人类学著作,也被中国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看上,不是没有道理的。项飙先生关注底层,即使人远在伦敦,也会关心中国,比如“悬浮”的提出,对东北下岗职工的迁徙关注等等。

就笔者而言,项飙先生的思路和视野非常的独特,常常给人耳目一新,关注人本身,对人性的关怀。

《从“社会人”到“系统人”》

项飙先生在2021年初,接受了“腾讯科技向善暨数字未来大会2021” 的邀请,并做了主题演讲,项飙先生保持一贯的“谦逊”,但是却问出了当代中国高科技下的人文缺失:

  1. 关于“系统”这个概念。从科技角度,从商务操作角度,或者从平台、公司日常管理的角度,你们会怎么对这样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进行定义?
  2. 大家怎么看系统和劳动的关系?
  3. 系统和使用者。其实劳动者也是系统的使用者,但是我们讲“使用者”的时候主要是指消费者。如果以外卖或快递为例,到现在为止,在全世界这个行业可能都是在赔钱、烧钱的。这么大的资本投入,究竟是在干什么呢?

项飙先生做客《十三邀》的疑问

作家许知远近两年做了一档谈话类节目,在2019年11月27日发布了和人类学家项飙的访谈:十三邀丨人类学家项飙:现代人追求即刻满足 越来越情绪化和极端化, 具体内容,看官可以自行进行观看,作者这里仅列出和本文有直接关系的一个疑问:

一向以限制流动的中国,如户籍制度,在现代快递业和物流业高度发达的中国,是如何做到控制的?

推荐图书及可能的答案

一、《代码2.0:网络空间下的法律》

Internet 和 www 的出现、崛起,缔造了人类的互联空间,在这个新的空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一度有人认为在这里将成为完全崭新的无政府主义,国家将不复存在,如John Perry Barlow 所起草的《网络空间独立宣言》:

工业世界的政府们,你们这些令人生厌的铁血巨人们,我来自网络世界——一个崭新的心灵家园。作为未来的代言人,我代表未来,要求过去的你们别管我们。在我们这里,你们并不受欢迎。在我们聚集的地方,你们没有主权。

这是真的吗?现实世界的政府对于网络空间真的就一点作用就不起了吗?网络空间(cyberspace)是法外之地吗?要知道这个词的最早的涵义是来自于控制论。这就是矛盾是所在了:对于一个旨在追求控制的架构,我们却大加颂扬其不受控制的特性,不免让人产生疑问

本书所探讨的就是网络空间从无规制的状态到规制状态的转变。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关于网络空间的发展轨迹,从“自由”到“自由”到消亡。
  • 第二部分:理解网络空间的改变时如何发生的:是什么塑造了网络的自由,又是什么将改变这种自由?
  • 第三部分:将上述问题带回到现实中:关于知识产权、隐私和自由言论,并确认其中为网络所改变的价值理念。
  • 第四部分:继续将第二部分中的问题带入到国际化环境中进行讨论:网络无处不在,网民来自全球的各个角落。
  • 第五部分:网络需要做出选择,作者对于整体的见解。

其中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也是花了最多篇幅来进行探讨的。尤其是提出的四大规制:

那么其中架构的部分,就是特别给项飙先生所推荐的,所谓的架构,也就是由程序员开发的代码所形成的,也就是说网络空间是一种人为的设计,可以制定一些类似物理世界的诸如山水这样看起来的规则,人必须逢山达路,遇水架桥。当然,作者从此引出的开放源代码坚定的立场,仅仅是和我们的共读小组的选择有关。

整体而言,对于没有受到过计算机、信息相关技术专业训练的人们,这本书是有非常之大的引发思考的作用的。希望能够解答项飙先生提出的“系统”,至少不至于是一个黑箱子。

二、《大转换:重连世界,从爱迪生到Google》

尼古拉斯·卡尔是出了名的批判当今技术的思想家,前提是他确实看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书即是一例,能够将云计算比喻为交流电,似乎是所有人的普遍认知,但是,将计算结合起来,把托马斯·爱迪生和Google联系起来,那确实是空前绝后的思考。

我们所赖以工作和生活的电脑,正在变得集中化、万维控制化,你手里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都不过是个终端罢了。举例而言,搜索信息是我们非常普通的事情:

通过网络浏览器连接上Google 巨大的数据中心,输入关键字后,由千百台电脑组成的Google数据网络即会在几十亿个网页组成的数据库中搜索,选出与你的关键字最匹配的几千个网页,按相关程度排好序,并将结果通过互联网传到你的终端上——这一切通常只用零点几秒。

这本书或者可以解释项飙先生提出的平台的概念,计算正在变成一种公共服务,也即是说平台的成型,会在人的lifestream 中扮演一个日常的角色,浑然不觉。希望可以回答项飙先生的第三个问题,资本是一场知识的博弈,当争夺到平台之后,继续赚钱可谓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想要改变和切换,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让一名现代人离开自来水和电力,将会如何活?

三、《The Attention Merchants:The Epic Scramble to Get Inside Our Heads》

作为《总开关》的作者,吴修铭先生可谓是信息、通信科普思考的家喻户晓的人物了,那么这么关于注意力的书,可以说是一本简易的广告编年史了。从报纸的诞生,再到电视的崛起,再到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然后到万维网的民主化,差一点就提及近两年火爆的抖音小视频了。

之所以推荐给项飙先生这本书,是想说明,精英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抢夺普通人的注意力,利用虚构的、非虚构的、惊悚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谣言的、夸张的、写实的、剧本的、临场发挥的……来让人们渡过自己浑然不觉的时间。在cyber世界可以影响到现实人类的情况下,市场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某种程度上是绝大多数人主动放弃了自己自主的时间。

人和“系统”,我的理解是人和网络之间的关系,正在产生变化:从WeChat 聊天到今日头条看自己想看的新闻,再到猎奇而短小浅薄的小视频,人们已经完全被网络所吸引。

四、《Automate This: How Algorithms Came to Rule Our World》

今天,算法涉足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创造者的预期。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算法的应用涵盖金融、医疗、法律、体育、娱乐、外交、文化、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显现出源于人类而又超乎人类的强大威力。

算法无处不在!

之所以想推荐给项飙先生这本书,是希望能够从公共的视野:股票买卖、电影订阅、娱乐消遣…..这些日常接触的事情,来琢磨背后“算计”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我们人都在算计,算计如何写一本书,算计如何赢得喜欢的人的芳心…….那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远在神秘的白色房间里的计算机集群算计,就没有什么神奇的了。

问题是,你要不要被算计?你有没有选择?或者说你要不要去算计别人?希望这本书能为项飙先生带来新的视角。

后记

项飙先生对于我个人有一定的影响,就是他的关于“认命不认输”的理念,这对于我一名小小开源布道师产生了很大的鼓励。我对自己的出身、上学、工作的状态,以及和现实的关系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但是我仍然要继续努力,奋斗至死!

当然其学术生涯的不走寻常路,也是值得赞叹和夸奖的。惊为天人~确实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