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Leadership Development 日常探讨之:如何吸引运营人员参与开源社区?

来自Apache DolphinSchedule (孵化)的代立冬发起了议题:`Apache项目对开发者有天然的吸引力,而运营人员为何要参与开源社区?没想明白,也不知道运营人员的诉求是什么?` 然后引发了一阵的讨论,由于WeChat的封闭性,故在此特别整理一番。

Fri Feb 14, 2020 | 74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15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 |

注:以下为WeChat Group中实录,根据剧情需要做了适当的修改。

吴晟

运营就是工作了。你指的运营是什么?工程师是项目最好的推广者。

代立冬

感觉有运营思维的工程师不好找啊

吴晟

自己来。自己不行,别人更不行哈。如果project lead都推广不了,那就没人能推广出去了。

谭中意

这么说吧, 单纯的运营能帮你做事,但是对于这个社区的调性, 只能靠你来把握的。工程师得有运营意识,就当成认识客户,收集需求,并培养新人好了。

代立冬

我原本是觉得不够专业,社区运营应该也有些套路啥的。

吴晟

懂原理的都不专业……谁专业?[捂脸]又一个相信银弹的

谭中意

别希望一个强力的运营,从天而降,然后帮你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拍拍手。 这个运营得你自己的社区成长出来。别人的运营经验可以学习,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

庄表伟

我觉得,运营主要还是靠感情投入,自己亲生的,才有感觉,才能运营得好。当成8小时工作来做的,估计都不行。

Kevin Wang

运营可以归类到non-code contributor? ambassador、meeting/event organizer之类的吧?

吴晟

还有一个问题,人家运营的素材还得你工程师去写,顶多就是帮你润色下,skywalking我写的国外的东西,我们公司是有content delivery的人帮忙修改的。

Richard 林旅强

读Jono Bacon的《社区的艺术》一书就基本上知道怎么运营了,自己搞比不懂的人来搞更有效,要把自己/核心开发者打造成KOL/网红,例如群里面好几位都是,就不点名了哈,运作的是开源社区(贡献者社区)或是开发者社区(用户社区)也需要定位/分层清楚,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运营方式。

适兕

读英文原版就好了,翻译的不怎么样,非it界翻译的。推荐阅读Jono的新书《people powered》,开源之道共读图书列表(2020版) 关于共同体部分,强烈推荐。

Bonnie

我的理解是,运营最核心的还是有“价值的内容“,在社区里面,“有价值的内容”应该就是指“开源的项目”、“技术分享”等。 有了这些 内容,在加上一些策略,达到让社区更活跃、开放的目的。概括来说就是“拉新、促活、转化”,不断地更多人知道这个社区,进而不断有更多人加入,这些人又像经过漏斗一样,最终产生一批对社区有贡献、有感情地核心参与者。

如果说,组织者自己学习运营然后落实,这种当然很好,因为组织者更加了解受众。 不过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且一个人做这些事情真的很累(我是这样理解的)。 其实就可以把运营的工作交出去,自己做 内容上的指导,宏观把控。 在社区里有相应的分工,有人负责运营,有人负责内容。

坦白说,我没什么技术背景,但就是因为没技术背景所以才想通过做社区提升这一块的,我们社区有些做运营的志愿者也跟我的想法一样。 但我不懂“内容”怎么办呢? 一方面是自己要多接触,另一方面是我们社区有懂技术的,他们给指导。 还有韩老师@Hendry 是工程师出身的,他在旁边指导。

我觉得不能这群“不懂技术但想在技术方面有提升,同时又具备其他专业技能,对社区有passsion的人”也不应该被排除在社区之外。

Zoom.Quiet 大妈

这就是言词之殇了,

以往的社区运营作的事儿,

和现在大家第一直觉运营作的事儿,以及目标,

根本就是两个宇宙的事儿,

现在互联网中的运营类似 即开彩 活动,通过各种人性的缺点, 快速聚集人群,完成交易…

而从纸带程序时代通过电话线异步慢速形成的社区运营,

正好相反, 有点儿象 在罗布泊 植树, 通过创造一方天地, 慢慢吸引各种鸟/兽/虫儿们 进来生活…

欧建深

靠技术魅力去吸引固然是要,但酒确实是怕巷子深的。我研究过顶会及学术论文里牛逼开源项目,这种教授项目技术都不错,请不要抬杠,有很多是可以落产品的(比如谷歌一个数学家做的Hash算法改进HAProxy后 load banlance可以提升8倍,已被谷歌商用)。

这么牛逼的技术,没有什么运营。项目star,fork,下载这些运营指标都很低。

运营虽然没啥技术门槛,但确实是两个宇宙的事情,运营玩好也是有很专业的事情。

专业在玩人性、玩营销,玩忽悠… 但是,往往技术人觉得“很low”的事情。在公司要升职加薪也挺难。四不像,不像技术,不像销售,不像售前,不像售后。主管认识不到价值,运营就活得是很苦逼。

玩得好的呢,我感觉是这样:

Zoom.Quiet 大妈

这又是将多种运营混合来讨论了…

社区 PR 需要的,

但是, 就象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国有到底应该占多少, 才不变性质?

俺直觉, 标准很简单,

开源技术社区中的核心 commitor 们,

感觉 自己是为运营服务, 还是相反

这是一个本质的分水岭

吴晟

【针对欧建深的HAproxy那段的回复:】

这件事和运营是有很大区别的。研究和学术性项目,他本质上更多是share,而不是建立community。不是所有的开源项目都需要一堆开发者。之前其实就有聊过,大量的优秀项目,就是一人之力,一样被广泛认可和使用。ASF 的 community over code,只是一种开源的方式。

庄表伟

我觉得,运营的目标是啥?如果运营的目标是人越多越好,是一种玩法。让一个软件能够变得更好,未必就需要人多。我最近在跟wuhan2020的朋友交流,他们给我的一个思考总结就是:人太多,要不了那么多。

姜宁

运营是为了发展community, 好的community可以促进项目的发展。 如果只是为了运营而运营,我感觉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开源项目往往是做的比说的要多得多。 运营再好,把人忽悠来了,结果项目不给力, 还是不会把流量留住的。

Bonnie

不需要人多,但需要有一批核心、专业、想在社区贡献得人。 这批人,我觉得需要想漏斗一样筛选出来。

Zoom.Quiet 大妈

而且多数都是听到风声, 想蹭关注的….

所以, 后来几个 Slack 频道设置只读,

并招了频道主持, 专门负责回答一般问题,

核心代码的开发,都通过 github 快速交流去了

庄表伟

所以,我很希望将运营(operation)这个词,换成治理(governance)。

姜宁

这两个词还是很不一样的啊

Zoom.Quiet 大妈

治理包含运营

不过,这词儿的翻译也是个坑,

一股官本位的感觉

代立冬

感觉治理是个挺虚的事儿,包含的内容太多了

适兕

我感觉我能理解您这句话,有非常深刻的心理学基础。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技术人的掌控感”,意思是代码之外的都是难以确定的。

谭中意

治理和运营还是两码事,别混在一起了。

庄表伟

运营是不是治理的一部分?这是我的疑问。那么有没有开源项目,不需要运营,但是必须有治理?

卫Sir

应该不是! 运营是偏操作层面的,是落地层面的,可以没有治理,但运营一般是需要的,没有运营就转不起来了。

庄表伟

我可能和你的想法不太一样,我觉得可以没有运营,但是肯定得有治理。

卫Sir

没有治理,顶多是运营的不好,这涉及到一个定义的问题,“大词”一般比较虚,而我们的文化一般不重视定义。

庄表伟

我理解的治理,最小子集:选一个License,选择谁来做Committer,确定一个代码合入与版本发布的规范。确定issue的处理流程和规范,明确如何确定这个软件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治理的一部分。

堵俊平

嗯,治理偏社区对内的,是一整套的流程,规则和方法论;运营是偏对外的,通过一系列运营手段将更多的资源(人,财,物)纳入到社区里,并把社区的技术对外推广。好的开源项目应该都是内外兼修。离开项目和开发者社区,再多的治理就是空谈。

Zoom.Quiet 大妈

「 庄表伟: 运营是不是治理的一部分?这是我的疑问 」

- - - - - - - - - - - - - - -

是也乎,( ̄▽ ̄)

是的, 必须的,

俺的看法, 也可能是偏见,

因为, 治理, 很明显是个没法儿定KPI 的事儿,

运营则必须约定具体 KPI ,

那么, 治理的范畴也必然比运营大;

简单说, 治理三目标:

0: 治理过程本身

1: 具体事务如运营的过程

2: 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信心之类文化, 务虚对象

「 庄表伟: 没有Community的 治理就是耍流氓。没有项目的基金会,就是空手套白狼。。 +1 」

- - - - - - - - - - - - - - -

是也乎,( ̄▽ ̄)

这个口号, 其实也反向证明了,

一个 Community 必然是包含治理过程和运营事务的完备的共同体

卫Sir

一般说治理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治理和管理的区别是什么,我看鲜有人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多问一句,管理和运营的区别呢?

堵俊平

“适兕: 我们可以先将运营Community放在一边,商业性的公司一般是如何招新?挖掘人才,推广自己产品和服务的?”

- - - - - - - - - - - - - - -

为什么要把Community和商业性公司对立起来?Community可以由独立的个体,基金会以及一些商业公司组织所组成。Community的运营既包括基金会来推广,也包括个体与商业公司。而且从结果上看,商业公司的运营效率是最高的。只是Community不要被少数商业公司的商业利益所绑架,要不然会影响社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长远看也会影响到Community的健康发展。

适兕

卫sir:一般说治理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治理和管理的区别是什么,我看鲜有人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讲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把community和 其它organization搞清楚。区别开来

卫sir

c的治理,和o的治理,是方法不一样,还是概念不一样?

适兕

方法和概念都不一样

卫Sir

那可以另找个词,否则误会会很多。因为开源治理这四个字,一般受众根本不知道是在说什么,感觉太虚,应该找一些务实的词。

堵俊平

其实社区项目的运营和商业公司(尤其是Startup)的运营有一定的共通性,最近在读《增长黑客》,发现很多原则和方法论是可以用在社区运营上的。

卫Sir

大致明白了,开源社区的管理,叫运营;开源公司的管理,叫治理。这种理解似乎能和现有概念大致挂上钩,但经不起细究。

堵俊平

讲反了呀,不严谨的说:开源社区内部的管理和规则,叫治理;对外的推广,包括商业化的行为(借助基金会与公司),叫运营。

适兕

「卫sir:那可以另找个词,否则误会会很多。」

- - - - - - - - - - - - - - -

共同体如何?Community Leadership Development 是什么?做什么?

卫Sir

共同体这个提法我没有异议。但是何为治理还是不明白。常规的运营,比如地铁运营,公司运营。不是你说的这种运营,你说的这个运营,更像是营销。@堵俊平 常规的运营,更像是运转。

治理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逐步兴起的。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詹姆斯·N·罗西瑙认为,治理是通行于规制空隙之间的那些制度安排,或许更重要的是当两个或更多规制出现重叠、冲突时,或者在相互竞争的利益之间需要调解时才发挥作用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2] 。格里·斯托克指出:“治理的本质在于,它所偏重的统治机制并不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制裁。‘治理的概念是,它所要创造的结构和秩序不能从外部强加;它之发挥作用,是要依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互相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3]

在治理的各种定义中,全球治理委员会的表述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于1995年对治理作出如下界定: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种种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种种均由人民和机构或者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而授予其权力。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而以调和为基础;治理同时涉及公、私部门;治理并不意味着一种正式制度,而确实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4]

这段话,废话比较多,但大致就是这么意思。

谭中意

治理,更多是公司内部/ 社区内部, 从上到下的一种管理方式,即规定责权利的分配。

堵俊平

“卫sir: 常规的运营,更像是运转。”

- - - - - - - - - - - - - - -

不是,在实践中看,开源社区的运营不是运转,社区自己就能运转,不需要专门的运营人员。我们一般说的开源社区运营,指的就是类似推广和营销,最典型的基金会或某个技术社区办技术峰会,或者论坛。

卫Sir

治理归根到底是管理,只不过更强调高层次的管理。@堵俊平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方言吧。“开源里面所说的运营就是推广营销。”

运营的原初含义大约是:“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为“production”或“manufacturing”,而将提供服务的活动称为“operations”。趋势是将两者均称为 “运营”。”

后来有所变形,主要强调在推广、商业、营销等方面。

堵俊平

“卫sir: 治理归根到底是管理,只不过更强调高层次的管理。”

- - - - - - - - - - - - - - -

管理是个主动动作,而且是自上而下的。而开源治理更像是个自发的达成共识的一整套自我管理的原则,相互监督与运转。所以治理并不等价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

嗯,完全从概念上看管理和治理也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就好比@卫sir 说的“运营”放在项目的日常运营来看,也没错。很多时候,这些都是开源届的方言,而且方言会随人群与时间不断变化的。所以我感觉咬文嚼字其实意义不大。

卫Sir

@堵俊平 如果一个公司把其产品开源,这里面就又涉及公司治理,又涉及共同体治理。

确实,咬文嚼字意义不大。大家更感兴趣的是这些大词之下的具体那些行为、做法。

谭中意

不过下午的讨论也不错,至少可以概念上把治理和运营是分开了。

堵俊平

“卫sir: @堵俊平 如果一个公司把其产品开源,这里面就又涉及公司治理,又涉及共同体治理。”

- - - - - - - - - - - - - - -

同意,如果商业公司把项目开源,一般会涉及到研发,市场,销售等相关所有配套治理流程的变更。从研发上看,需要与开源社区/共同体的流程对接,多参与社区治理;市场也需要调整推广策略,销售策略以及售后支持也和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产品有所差异。总之,如果商业公司的DNA不发生变化,一般很难适应开源届的玩法。PS:欧美的商业公司这方面会比国内走的更超前一些。

Zoom.Quiet 大妈

「 卫sir: 确实,咬文嚼字意义不大。大家更感兴趣的是这些大词之下的具体那些行为、做法。 」

- - - - - - - - - - - - - - -

是也乎,( ̄▽ ̄)

其实, 提及的术语, 都是包含了一大套件, 行为/做法的,

只是, 现在术语混乱, 大家以往积累的, 各种 行为/做法 对应的术语是相同的,

所以, 除非进行历史重演,

有人先出来将自己使用的所有术语体系,

每一个术语对应的 行为/作法 都列出来,

否则,我们可就得一直这么相互猜来猜去了

堵俊平

开放代码 != 开源,至少不是我们提倡的普遍意义上的开源行为。这种Read-only模式,除非技术上能碾压同类项目,否则价值有限。

适兕

source available ,一般是这么称read only 的方式。

堵俊平

是的,这种source available的模式是当前很多国内所谓开源项目的现状,客观上造成了大家觉得开源离自己很远的印象。因为这些都是由少数公司专门的一小撮人在开发,与自己无关,也进不了这个圈子。所以我感觉这类项目,最好从开源项目中剥离出来,以免混淆视听。

谭中意

开源有各种目的,所以有各种形式,不用强求所有的开源项目都follow 开放治理的方式。

堵俊平

这里没有强求,只是觉得遵循开放治理的项目才真正符合开源的精神,也应该是我们在这里所推崇和推广的。

谭中意

伪开源项目, 最好别叫这个。

说老实话,我这么多年,看到很多各种目的开源项目,有的项目开源是为了把竞争对手的商业产品搞死,有的项目开源是逼对方就范,来横加一个中间层(例如rkt的开源就是逼docker的), 你不能说他们不是开源,也不能说他们违法了开源精神,他们提供了源码,也有osi的开源license。

开源的多样性是存在的。

不能因为看着他们的做法不爽,就说他们是伪,这个也太不支持多样性了。

堵俊平

没错,开源项目背后的厂商都有所谓的商业目的性。不过开源天生就应该是开放的,这种不开放的source available称为伪,也不为过。在开放的open source社区,自然卷入了很多商业公司的利益与纠纷。公司天生要追求利润,而垄断会造成超额利润,这都是开源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什么力量去平衡公司去追求合作,放弃垄断?我想在开源社区里强调包容开放的审美和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武器。如果我们在座的这些人都纵容封闭与垄断。我想大众对开源的认知水平会永远停留在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状态。

Kevin Wang

这不是个01问题,source available和开放的项目之间存在着56度灰。只能说现在大部分人玩得/认知得比较浅显

堵俊平

非常同意,完全不接受外界贡献的开源项目基本为0

Kevin Wang

一个公司如果打着开源的旗号,却做了个source available的项目,我觉得要么没想清楚,要么是真的不会玩

代立冬

我觉得绝大多数开源项目都不怎么会玩

卫Sir

这就是一个大社会,有的玩的好,有的玩不好,无可非议。就像微信公众号,有的玩的好,有的玩的不好。我们没理由也没必要让所有的微信公众号都玩的好。

适兕

我觉得表达为:成功的开源项目凤毛麟角。

卫Sir

由社会进行选择。适者生存。

Zoom.Quiet 大妈

开源项目替换为商业公司

结论也一样,

成功永远是 凤毛麟角

只是, 商业中成功模式几乎难以复制,

但是, 开源技术社区中, 以社区大于代码的观点来想,

也许可以

卫Sir

我觉得一样的,成功在哪都是难以复制的,都需要自己的环境和机遇。

姜宁

「Kevin Wang - KubeEdge:一个公司如果打着开源的旗号,却做了个source available的项目,我觉得要么没想清楚,要么是真的不会玩」

- - - - - - - - - - - - - - -

开源不是简单的code dump,离开社区开源项目就成了无源之水了!

适兕

「姜宁:开源不是简单的code dump,离开社区开源项目就成了无源之水了!」

- - - - - - - - - - - - - - -

+1 ,身体和灵魂不能分离。

开源之道总结

幸亏我们没有上帝视角,否则就不用这么探讨、争论、辩驳了,开源生态下融入社会、经济,作为个人就是心理选择、技能训练,当然还要考虑文化、政治、习俗、制度、法律等等,开源究竟有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全球语境下和本土语境下能否区别出来?

在大量的开源成功的案例下,以及相应的经验分享,本土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对于贡献者的假设,迄今为止,开源之道的观察还没有看到有谁特别看重这一点。如果有一天能够对人本身尊重起来了,那么本土大概就可以和之外的世界同日而语了。

开源之道特别记录下这次由”运营“挑起来的讨论,任何讨论都是复杂的。需要用心去解读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