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匿名与现实实名的转换 —— 从「OSCAR·开源之书·共读」的欢迎词说起

罗伯特·默顿指出社会学的研究不能限于研究显性功能,也就是那些大家似乎都可以看得见的现象,某个开源项目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能够节省成本,而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发现和探讨不为目标制定者和执行者所发觉,而事实上已产生结果或客观效果的潜功能,即研究社会行为的非预期的后果[3]。读书会并非看起来仅仅只有读书那么的简单,加上开源就更加的令人着迷不已。

Mon Jan 23, 2023 | 27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6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适兕 |

欢迎新的书友加入

欢迎@莫妮卡同学 加入「OSCAR·开源之书·共读」小组! Building connectly first! Learning as belonging ! 我们倡导在开源强相关的书籍中建立对话~ 关于中国信通院云大所OSCAR、「开源之书·共读书单」、小组的历史活动,以及小组的规则(尤其重要)。请参考群公告~ Enjoy! have fun!Happy Reading !

每一位新加入到这个读书学习共同体的新成员,记录者适兕都会将这句话作为通告告诉所有成员。或许有心的读者已经看出端倪了,这是区别于很多其他的群组的欢迎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诸如:

欢迎入群,请阅读群公告并修改群备注(公司-职位-城市)

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社会做制定的各类头衔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种成本,但是,在开源的世界里,人们更喜欢将现实的头衔往后排,而是希望以实际上的劳动成果来展示自己的实力,赢得社会的认可。很显然,「OSCAR·开源之书·共读」希望倡导并实践这种匿名的网络文化:

实名自我介绍与表达 ———— 线下读书 Meetup 的大反转

然而在线下,我们却完全是另外的方式,更为放松、友好,但是首先要解决的是陌生的困扰,每次的线下共读活动,最开始的环节都是来参与的书友自我介绍,书友或紧张、或放松,或介绍自己公司、或谈自己的感受,大概会有5分钟左右的侃侃而谈。

(上图为2023.1的活动,读书会成员Zhanhui带着儿子参与,小朋友在介绍自己[1])

这个过程往往会带来后面轻松的氛围,自由的表达和欢快的笑声,当然,随着知识的轰炸和跨领域的问题,让每一位前来参与的书友都感受到大脑的活跃,一种渴望获得知识和智慧的渴求被激活。

赢得认可和亲力亲为

对于现代职场来说,尤其是在996、711横行的本土[2],读书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那么「OSCAR·开源之书·共读」对于读书这个核心行动便越发显得有些迟缓,这和当下所追逐的一年看完几百本书的狂热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采用现代那些所谓效率的手段来督促、监督成员们去读书,而是寄希望于激活他人内心的求知欲,分享交流的渴求来完成读书这个重要的核心行动。

激励是一件超级困难的行动,尤其是试图去理解一个群体的时候,无论是现代的社会学家所探究的《中国人行动的逻辑》[3],还是划时代的学术巨星所描述的《儒教与道教》[4],都无法完全解释人们为什么要参与一个民间的虚拟线上共同体来进行亲力亲为,完全讲不通。对于正在现代化转型的社会来说,不确定性的未来以及无法获得即时的回馈,而且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保护,这无疑又增加了前进的难度。

但是,人是生长的、开放的,也是在探索的,寻求发展的,人会自动的寻求一种共识,进而组成社会团体,并将之形成习惯,进而演变为文化。现实当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1. 稳定而和平的环境
  2. 一表三千里的差序格局
  3. 崛起的开源文化吸收
  4. 对于政府的信任[5]
  5. 勤奋与和善,希望保持体面的古老传统

另外再加上知识本身的特性:知识的诅咒[6]和知识在社会中的作用,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那些做出亲力亲为的人,不仅学习了更多的知识,还获取到了决定共同体未来走向的决策权。 这似乎是典型的精英之路,一个完全再现了社会形成的小实验,我们认可的行动:

  • 阅读「开源之书·共读书单」中的图书
  • 撰写读后感,并尝试交流
  • 在线下 meetup 进行读书分享
  • 推荐「开源之书」并提前阅读,撰写推荐理由
  • 协助管理在线群组
  • 维护网站和相关文字记录
  • 编辑和发布微信公众号
  • 策划和主持活动
  • 提供活动场地
  • 赞助活动中需要的小食、饮品、小礼品
  • 书籍互赠、互换
  • 摄影支持
  • 推荐群组给更多的渴望学习开源的朋友
  • 提出好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如果成员做出这些行动,不仅会被记录[7],还会获得嘉奖——一种共同体内部的鼓励和纪念。

共同体构建的反思与教训

伴随着开源的崛起,以及本土发展的落差,开源的成果之一: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骨干:让一部分人感受到了震撼,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其内部机理的探索,这一点有区别于常见的搭开源便车者,而这一点也是「OSCAR·开源之书·共读」学习共同体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开源的发展,以及本土的巨大落差,读书求知这种事情是很难坚持的。

人类能够自由的探索,是极为珍贵的,这就是被称之为天赐,或者calling,或被形容为运气,人类的本性、自然和社会的形成,无数的因素和条件,决定了一个微弱的个体走向,一个人能够在理想的乌托邦自由发展,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是,这为人类制造了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虚构。

集体行动[8]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开源所构建的财产分配、社会契约、商业伦理、黑客精神等,并非是现代世界的主流,而是伴随着互联网和个人电脑崛起的亚文化,基于这些原则、文化去构建任何的社会团体都是极为困难的,无论是软件开发,还是阅读学习,亦或是技术布道。幸好,开源在技术创新和协作有着强大的能量,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成为了塑造现代数字世界的中流砥柱,才被放大,被主流所关注,就像所有的事物一样,成为主流,也会将一些大家平日里不会关注的事情放大,比如安全漏洞事件:HeartBleed[9]、log4shell[10]等。

知识并不会自动走进人类的大脑,人类的大脑吸收了知识,也不会自动的转化为行动,这大概就是所有的魔法和科幻创作中都热衷于这种省略全部过程的缘由吧。共同体的构建不会自动发生,它需要无数的人的付出和努力,规则、法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形成。当然,它也极为脆弱,随时都有被更为有效的团体所摧毁。

自举(Bootstrap计算机术语)是非常困难的,以一种希望倡导的文化来构建一个没有适宜环境的学习群体,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写照。唯有不断的推进,才能不会被退回到原地,吸纳更多的年轻人才是接下里更具挑战的事情,或者是转换为非人格化的治理,学以致用更是当前重要的议题。未来可期!

参考资料

  1. 2023.01.14 「OSCAR· 开源之书·共读」·分享·北京站 https://osbook.club/posts/2023-01-14-beijing-reading-meetup/ ,最后访问时间:2023.1.23
  2. 996.ICU https://996.icu/#/zh_CN ,最后访问时间:2023.1.23
  3.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翟学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10
  4. 《儒教与道教》,马克斯·韦伯,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08
  5. 《生老病死的生意: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陈纯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0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urse_of_knowledge ,最后访问时间:2023.1.23
  7. https://osbook.club/ ,最后访问时间:2023.1.23
  8. 《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美] 曼瑟尔·奥尔森,格致出版社,2017-8-1
  9.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artbleed ,最后访问时间:2023.1.23
  10. Avoiding the Next Log4Shell: Learning from the Log4j Event, One Year Later https://openssf.org/blog/2022/12/15/avoiding-the-next-log4shell-learning-from-the-log4j-event-one-year-later/ ,最后访问时间:20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