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沟通与信任 —— 开源项目需要什么样的用户共同体以及如何构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万千种,但是基于使用同一个物体和产品而结成的群体,无疑是现代商业化的成果,而使用开源项目,乃至是使用开源项目完成自己的业务的个人或组织,成为开源共同体的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需要刻意为止的,当然,千规律万规律,需求是所有一切做事的基础。

Sat May 7, 2022 | 28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6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 |

引子:从 Harley-Davidson 摩托车骑手群体说起

“哈雷骑士有着天生的人格魅力,一看就是哈雷骑士。”

— Gary Dodd 犹他州盐湖城 [1]

摩托车厂商在汽车成本降低,以及环保、安全等诉求的情况下,全球都迎来了破产潮,在1920年称霸全球的Harley-Davidson厂家,随着日本、印度和中国的厂家崛起,持续低迷。[2] 但是,面临破产的威胁,这家老厂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发展了独特的骑手文化:哈雷骑士, 这是一种身份认同,更是一种热爱公路骑行的骄傲。

当然也是一种绝对的忠诚!成为生活方式。Harley-Davidson 为骑手服务的创新,也成为了佳话。

软件产业中的用户

某种程度上现代的人们都是软件的用户,犹如其它实体的产品,如汽车、咖啡和铅笔[3],在全球化的分工与协作之下,某个零部件的生产被用户识别已经基本不可能,更何况软件在用户界面和实际运行之间还相差了很远,更加不用提及源代码到计算机执行的代码之间的过程了。

但是这样的分类是整体社会层面上的,具体到这个行业,则也会像其它行业一样可以细分更多的角色,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软件供应链这样的术语来表达,上下游的情况。不论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还是工作和娱乐用的个人电脑,以及远端提供服务的大型机房,都是由不计其数的软件项目所组合而成的。这样就导致了一个局面:除了处于最上游的开发者,和最终使用某个应用的人,中间还有很多的集成既是用户,又是开发者的双重身份。

举个例子,自由软件基金会目前有大约16,000个软件项目[4],这些项目可能在任何的信息服务环节中被使用,从移动设备,到IoT终端,电视、汽车到购物,有的时候只是在庞大的服务中完成了一个小任务,而识别、集成这些的就是软件项目的使用者,对于外行的人们来说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这个群体是存在的,哪怕只是一个人,看不见的“用户”[5]是存在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发现、认识他们。

基于互联网的用户共同体

自从互联网发明并私有化[6]以来,伴随而来的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本身的协作进化[7],杀手级应用——电子邮件的出现更是让编码的从业者们如鱼得水,技术一直在进化,基于互联网的万维网更是加强了这一点,乃至于发展出了平台型的社交平台,从sourceforge到GitHub。

返回来说,当下的用户共同体,已经跨越了地理的边界,而线下的本地用户组不过是补充罢了。

连接与构建用户共同体

理清这样一个关系,接下来我们就顺着产品提供方的主动出击的思路,来人为的形成这样的群体方法、手段与步骤进行一番概括性的论述。

对话即空间

“媒介即讯息”

—— Marshall Mcluhan [8]

在赛博空间中,或者说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时代,人与人之间,从物理意义上的会议室和广场,扩展到了电子虚拟世界,而该空间的形成就是人的语言符号——对话,当然在具体的技术上,从邮件列表到新闻组,从BBS到聊天室,再到WeChat、Slack,从抖音直播再到clubhouse,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通过一场场的内容和符号而形成。

一切从连接开始

互联网无限的拓展了我们,但是却失去了物理的约束力,不在同一个屋檐下,不在一个城市,甚至不在一个政治实体,绝不是那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社会所能涵盖。

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技术实现来完成连接这个重要的步骤,从社交媒体:Twitter、Facebook、WeChat,到内容制作:YouTube、Wikipedia、博客,再到合作开发:GitHub、GoogleDoc。

本地用户组的现实见面会是非常重要的[9],定期的聚会、沙龙,在互联网之前,是可以形成文化团体和潮流的。

围绕内容的探讨

仅有连接是不够的,还要用心提供内容,以及激励群体成员活跃起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建立连接后的第一位用户起,就开始提供优质的内容,并建立大家认可的社会规范和机制,当然最为重要的仍然是内容和知识的输出和探讨。

良质的内容,是所有人都欢迎的,不仅仅是产品使用手册,维修手册,还有设计原理与品味,如果有余力的话,还能往更为基础的方式发展:知识是没有边界的。

分享的文化倡导

知识在人的头脑中将毫无意义,它必须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起来,才能激发更多的可能性,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总结并表达,无论是文字的方式,还是演讲的形式,甚至是手把手的演示与讲授,拿开源项目来讲,不仅有计算机知识,还有独特的业务领域,再加上工程,不仅有显性知识,更多的是隐性知识的存在。

用户所处的空间中,分享知识成为一种必须的氛围,这是走的更远的第一步。也是需要成为固有的动作的一项内容。

秩序的诞生与维持

要成为一个团体,而不是一盘散沙,就需要以社会的方式运行,社会之所以可以运行是因为有秩序。而秩序是需要建立和维系的,当然,我们并非需要像我们的祖先那样,凡事都需要从头做起,我们已经有了安全稳定的现实基础,知法懂法、讲礼貌、有道德意识是一切用户群体的基础,剩下的不过是为了走的更远罢了。

但是,总是会有破坏分子出现,无论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必须得到惩罚,要知道,反连接[10]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当然,更加重要的是有激励机制,无论是象征意义的纪念品,还是提供全家一周国外旅行的费用,乃至设置积分的会员制,都是必须的。

秩序会带来一种确定性,信任的充分条件就形成了。

为什么要形成用户共同体?

从需求出发[11],很多事情可以得到解释和预测,对于软件的提供方来说,尽管会在赞助方面有所开销,但是能够收获用户的忠诚,不仅可以在产品上继续精进,尽一切所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能获得长久的竞争力。作为现代所有公司都是软件公司而言,显然构建类似DevRel这样的类用户共同体是多么的重要!

还是从需求出发,作为使用者,需要获得提供者的帮助,也需要和共同使用者互动和沟通,更重要的要知道自己使用的物有所值的,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如果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体验绝佳、有求必应等方面有所获得,那么参与到这个群体就显得很必要。

参考资料

  1. https://www.harley-davidson.com/cn/zh/content/hog.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2.5.7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torcycle#History ,最后访问时间:2022.5.7
  3. 《I, PENCIL》,Leonard E. Read,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First published in The Freeman: Dec. 1958
  4. https://directory.fsf.org/ ,最后访问时间:2022.5.7
  5. 《路与桥——现代世界数字基础设施那些隐藏的劳动》 ,最后访问时间:2022.5.7
  6. 《互联网的商业化路径:创新与新型网络的诞生》,Shane Greenstein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1-1
  7. Steven Weber,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Open Source Software,June 2000
  8.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加拿大] 马歇尔·麦克卢汉译林出版社,2019-4
  9. 《开源之迷》,适兕,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02
  10. 《The Culture of Connectivity》,[荷兰]何塞·范·迪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3
  11. 《经济解释(二O一九增订版)》第一卷:科学说需求,张五常,中信出版社,201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