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一场观念的颠覆历程

适兕会在交流中经常提及观念决定行动的说法,在开源的世界里,认为人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就会做出对应的行动,犹如现实生活中是否遵纪守法,友善待人是一个道理,在开源的世界做事,取决于人们对开源世界的认识,以及对这里的约定俗成、文化价值观、法律经济秩序、亲力亲为、财产分配等等的认知,一个抱着破坏心态的人,断然是不会成为开源的中坚力量的。

Wed Oct 26, 2022 | 45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9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适兕 |

人性这根曲木决然造不出笔直的东西来。 ———— 伊曼纽尔·康德

确定性的寻求

人,作为宇宙中进化出来的生物,在生存的道路上探索了很久,在理解自身也花了很久,当然,现在仍然没有完全破解,这是一项巨大的逆向工程,比如人的独特性:语言、社会和文化[1],但是走到现在能够缔造出开源是世界的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巫术、宗教、科学、技术、工程等长达几万亿年的累积才达成的。但就确定性这个人类心理的表述,演变的过程也并非今天人们所理所当然的认为的,正如实用主义大家John Dewey所言:

人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之中,便不得不寻求安全。人寻求安全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在开始时试图同他四周决定着他的命运的各种力量进行和解,这种和解的方式有祈祷、献祭、礼仪和巫祀等。不久,这些拙劣的方法大部分就被废替了。于是人们认为,奉献一颗忏悔的心灵较之奉献牛羊,更能取悦于神衹;虔诚与忠实的内心态度较之外表礼仪,更为适合于神意。。。。。。另一种途径就是发明许多技艺,通过它们来利用自然的力量;人就从威胁着他的那些条件和力量本身中构成了一座堡垒。他建筑房屋,缝织衣裳,利用火烧,不使为害,并养成共同生活的复杂技艺。这就是通过行动改变世界的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在感情和观念上改变自我的方法。 ———— John Dewey 《确定的寻求》[2]

软件工程同样时人类发明的一种技艺,在其短暂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重大失败,但是,人类并没有放弃尝试,通过资本、文化、公司、共同体、沟通、知识共享等等诸多方式来确保项目的成功,其中,以开源的方式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工程,当然,和任何的其它人类技艺一样,成功的开源项目的背后是有无数个以这样的方式失败的项目为基数的,这是符合科学的[3]。

那么,开源的确定性在哪里?要知道在发展初期,这是闭源专有软件公司媒体攻击就是利用的: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 [4],不确定性就会意味着灵活性,没有必然的做法,一定能够保证结果的,也就是说因果关系充满了变数,在这一点上,和各种的创业者没有任何差别,任何地方出错都会导致失败。换句话说,关于开源的知识还远远没有成为显性,这也就是说在社会中,对于开源要么是一无所知,要么就是充满了偏见,不过这一切都要从观念讲起。

开源的布道之路

从2015年到现在,笔者走过了7个年头的布道开源工作,经历了很多,见识了很多,没有什么可以说是成功的经验,但是收获了很多人对于开源的理解、表达、观点,有的和我相近,有的和我完全背道而驰,有的完全是不搭边,有的完全漠视,有的认为开源是洪水猛兽,有的热情高昂,有的无动于衷。

布道的主要事情,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我看到的开源是什么样的,更多的时候就是表达:文章、书籍、演讲、meetup、研讨会等方式来实现,做到这些需要大量的输入:学习,参与项目共同体、阅读文献、读书、请教他人。除此之外,就是不断的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不断拓展边界,让自己在寻找本质的途径多一种可能性。

当然,布道这个过程,和人的其它职业一样,想做好它并不容易,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社会环境、心理压力、个人收入、家人支持等等,一个个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任何一项处理不好的话,都会让你身心俱疲。前方并不是一马平川,相反,坎坷不平才是常态。同样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你会遇到什么样的观念

探索观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是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推断,这意味着对于推断着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阅历,当然更多的是谬误,因为个人的阅历是极为有限的,但是大体上的路径可以归结为:我个人总结的拥抱开源的观念,或者是开源世界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什么样的[5],然后去对照那些敌对、漠视、不屑的言辞表达所推断出来的观念。

在开源世界之外是更大的人类社会,有着无数种的选择和情况,目前为止,开源并非是人们唯一的选择,闭源也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这意味着有不计其数的各种观念混杂其中:现代的、科学的、创新的、冒险的、资本的,也可以是守旧的、巫术的、保守的、本能的等等,也就是说,笔者无意有任何的倾向性或批判性,而是对于让开源世界运行的规律是否有效的行动的决定者——观念——作一个描述。

开源是不可能赚到钱的!

持这样看法的人,法律观念淡薄,甚至几乎没有,另外就是对于隔离理论[6]的极度认可,有时也是对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朴素观念,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的社会中非常的普遍:进剧院买票看戏、书店付款后才能拆封、商店付款后才能把需要的物品带走。当软件以物理介质的方式出现的时候:软盘、光盘,没有人会对自由/开源软件赚钱有任何的怀疑的,问题出在了互联网出现之后的下载,毫无障碍的下载,于是让人们产生了这样的论断。

开源即奉献、牺牲与利他主义

这是一种典型的未去思考软件的意义的旧事物的正确观念,举例而言,明星的义演是常见的现象,如果一位艺术家、作家,将自己的作品不收取任何费用而能让很多人看到,就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奉献精神,这是一种被社会所认可的做法,尽管创作者本身的可持续存在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观众所思考的,观众就是接受它。但是,软件的开源:代码可查阅、学习、修改、再分发的属性,和这些精神关系不大,人们以自身的观念去推断开源项目的开发者,仅仅是误解还好,更多的情况是一种道德绑架,试图获得更多的益处。

违反许可是否会受到惩罚?

安装盗版软件会被罚款吗?会坐牢吗?如此极端的想法,对于知识财产法的理解是肤浅的,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的名句:“读书人窃书,怎么能算偷?”,历史原因,在上世纪80年代知识匮乏的时候,盗版书籍通过各种渠道出现在大街小巷,以至于后来的副作用就是,能获取到的,消费者是不分渠道的,不会关心作者的利益,以及知识市场的秩序的。持如此观念的人,看到开源项目能够无须任何障碍就可以下载到的,首先就会问一句,另外就是再分发,是否可以‘瞒天过海’,占为己有,如果知道不会受到惩罚,更加会肆无忌惮的去违反,直到被曝光,或者进入更加规范的经济秩序市场。

开源不就是让人占便宜的

这样的人所持的观念是:我是为了配合他们完成任务,没有我们的无限索取,他们的伟大精神就无法实现,你们既然开源了,不就是为我们服务的吗?所以,我们会总是可以在各个开源项目中看到“薅羊毛”之类的说法,颇有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谈到的公私之分,将自己的亏欠转变为成全他人之心,这样一种转换,另外一个相反的做法就是吃亏后找理由通过精神胜利来满足内心,即阿Q精神。

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社会的受害者、弱者,开源肯定也没安什么好心,不占白不占。当然,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它地方也会表现出来:”他人比我强,我占他们点便宜,他们不会在意的。“ 如果你告诉ta开源其实需要各种力量,他们也会退缩,缺他一个又不会对项目有啥影响,他们认为自己无足轻重,不需要参与社会。

哪些开源的亲力亲为的死活不干我事

罗家德在《中国人的差序格局思维与管理》一文中对中西方社会关系结构差异的划分来作答:“西方人的认同主要来自于这些社会类属,如宗教、种族、姓别、阶级、地域等等,中国有一个十分类似的概念就是九同,只是中国的九同都是关系导向的,包括同学、同事、同乡、同姓、同好、同行、同年、同袍与同宗。”“九同”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向外辐射,关系越来越弱的差序格局。

对于无法从九同中找到关系,又无法找到民族、国家等联系,基本上对于自己采用的开源项目背后的开发者死活是采取一种不干我事的态度的,无论 Ricahard Stallman 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有多么重要,都和这些人没有任何的关系。这在一个差的社会里被形容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就是个写代码的,其它不干我事

关于人类秩序,在进入现代化国家之前,是由封建王朝的智囊来规划秩序,所谓天命,就是把人及其职业分为三六九等,这个观念进入现代化之后的变相就是工厂式的分工,终身制,缺乏足够反思现代社会的技术人会持一种极其天真的观念:“我写好我的代码,其它的自有别人处理,”在开源则表现为,“我仅关心我的任务完成,代码从哪里来,是否合规?不干我事”。 什么技术债务,什么开源可持续发展,自然会有人操心,把当前的任务完成,领取对应的酬劳就完事大吉。

开源就是一腔热血

我要是有时间,或者财务自由之后,我一定去为开源做事。有这样一类人始终把这个挂在嘴边,他们所持有的观念:开源就是儿戏,那些理想主义者们的事,鼓动他们一下,旁边冷艳一下就好了,看着他们干的起劲,假装喝个彩。 开源就是有钱人闲的,就像那帮搞哲学的人,他们要是每天都在地里干活,哪里有时间去做这些不切实际的事。当然,对于开源的了解,他们也仅仅是表面看了几个纪录片,然后道听途说了一些故事。

……

意向性(intentionality)指的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持有某种信念、欲望或者意图是,我们所拥有的那种心境。这个术语是一系列思想状态的统称,如知道、相信、考虑、想要、决心、希望、打算等。这些状态表明,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想法的内容。同时,意向性也可以分层次。[1]

反对、漠视、旁观开源世界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用心的话,会从他们的表达,推理他们的立场,进而考察他们的背景,以及所掌握的知识,最后确认他们所持有的观念。当然这是一种极大的冒险,因为人的表达、想法、态度、情感等都是不精准的,大部分都是错误的,之所以愿意冒这个险,其实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找出他们的漏洞,无法自圆其说,乘机布道开源的诸多益处。

观念的改变是一场伟大的心智革命

理解虚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不是参与者、发起者、维护者的时候,往往看到的只是一个呈现、一个结果,开源也概莫能外,每个人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去做出快速的判断,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会显露出自己的过去以及内心的角落。和开源一样的词汇:民主、科学、自由等,都是有着很多解读,然后简约为一个简单的观念,进而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开源之道」·适兕花了极大的精力去理解缔造开源世界的人的所作所为[5],然后总结了指导他们的观念,进而和持各式各样的观念进行对比,这里不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上面这些观念,没有一个是做出事情的人所持有的,当然就谈不上开源的成功之类的说法。

但是,改变他们的观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会涉及到相当本能的核心:好奇心、同理心、决心、良善、协作、求知,而这些良质,绝非开源布道者所能解决和构建,这是一场彻底心智革命,一场教育即生命本身的缔造,这远远超越了布道者所能做的事。布道者仅仅是将自己看到的记录下来、分享出去,然后静待花开!

参考材料

  1. 《人类的算法:我们卓尔不群的六大特质》,【英】罗宾·邓巴,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7-1
  2. 《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美] 约翰·杜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8-1
  3. 《科学:无尽的前沿》,范内瓦·布什 / 拉什·D.霍尔特,中信出版集团,2021-5-1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Fear,_uncertainty,_and_doubt ,最后访问时间:2022-10-26
  5. 《开源之迷》,适兕,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02
  6. 《经济解释(二O一九增订版)》,张五常,中信出版社,201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