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件许可的分类理解开源许可的魅力:比较视野

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准则,很多学者也从文化上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很难讲那种文明更先进,更多是求同存异,寻求彼此合作的机会,软件许可亦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要么全开要么全闭的方式显然并不能满足所有人,本文就试图按照分类来和大家谈谈各有所需。

Sat Nov 20, 2021 | 37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8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 |

最简单的比较思维

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比较,来自于《黑客与画家》[1]这本书,Paul 在其中一篇文章中说,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周围来进行观察和对比,而应该利用时间与空间,以及时空的交叉,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处的地方,顺着时间追溯前人、古人,他们在思考什么?做什么?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就是在现在所处的时间,看看其他地方的人在做什么,想什么,如何解决问题,比如北京、硅谷、以色列等,当然更为复杂的就是,跳跃到某个时间或旅居到某个地方,将上述两种方法来混合。

如果你读到这篇文章,不妨试试这样的比较。

关于是否规制的两种哲学

在人性本身,从古至今,我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中国古代有性恶、性善之争,欧美同样也是争论了几个世纪[2]:

Thomas Hobbes 在他的经典著作《利维坦》中便提出,我们人类生来就是残忍的。因此,只有通过强化法律以及社会秩序,我们才能够遏制Hobbes所讲的人类攻击的本性。相反,让·雅各·卢梭则提出了高尚的原始人的观点,他主张人类生来本是一种善良的动物,正是社会约束使我们变得敌对和攻击。

非黑即白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也是最简单的分类法,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非常的常见。对于软件的许可分类也遵从着类似的哲学。

软件许可中的两个极端

在软件最初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并没有讲软件和代码特别的定义为什么类型,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修改、重新分发,大部分作者也不在意署名啥的,简而言之,和人类发明的任何新事物一样,最初并没有那么多的界定,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软件处于公共领域[3],打个类比,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是公共领域的作品,全人类都可以享用,即使出版也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允许。

处于公共领域的软件,该软件绝对没有版权、商标或专利等所有权。公共领域的软件可以被修改、分发或出售。具体的项目大家可以参考SQLite[4],这个非常流行的项目,它几乎存在于我们日常使用的任何设备中。

在另外一个极端,则是现代的以商业秘密为外在表现的软件服务,归类于此种方式的软件,是具有非常强的严格的秘密性,人们几乎从外部无法获得任何信息,只有所使用的功能对外发布,这些软件采用人类社会常见的方式:大型的坚固的建筑物,相当的安保,严格审核的工作人员来进行保密工作,我们对此类软件的内部所知甚少。云计算时代的服务,就属于此类极端方式。

在此之间的我们会在下一节内容来阐述,处于此两个极端之外的软件,即没有申明任何许可的软件或代码不属于我们能够理解的范围,从法理的角度讲,这不应该在市场上流通。

那些算是折衷方案

有了极端的对比,我们再来看其它的软件许可,就更加的清晰明了,心里也有了一定的准绳,往那个极端偏一点,及时矫正即可。

离公共领域较近的

理解这个最好的案例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在当年的考量[5],究竟是更加宽松的交给业界,还是相对严格的必须他人遵守规则,然而也不是放任自流。没有比伯纳斯·李更为妥善的做法了,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万维网的形式。

我们以Wikipedia上的许可授权分类[6]为例,将接近公共领域的软件许可区分为宽松型和严格型,二者在绝大多数是相同的,比如源代码可以被学习、修改、二次分发,copyright也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是否再许可(sublicense),或者是相互的兼容性。宽松型的项目目前来说是开源软件的主流,很多软件项目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来分发,如Kubernetes、Apache httpd等,而较为严格的项目也是非常成功的,如GNU、Linux kernel等。

对于经济学家来解释此类的项目,宁愿称之为共有(common goods),如Linux Kernel 这个项目,它的所有人是所有的kernel的提交者,如果要确认这个项目的最终许可,需要所有人的同意。这也是被经济学家所命名的对等生产[7]模式下的主要秩序。

离商业秘密较近的

与只使用服务相较,能够提供一份介质拷贝,如DVD光盘,将软件交付给用户,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方式,例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产品Windows就是使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分发,Windows 的许可叫做最终用户许可,禁止购买的用户学习、修改和二次分发,也禁止拷贝和分享。用户接受许可,交付一定的费用,即可使用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由于计算机对于复制的便利性,有的软件供应商采用了用户可以复制和分享,但是不允许修改的策略,也就是大家比较能够接受的共享软件、免费增值模式的项目,本土用户最为常见的可能是WinRAR这款压缩软件。此类软件通常的做法是免费提供欠缺功能的版本,或者是有完整功能但是有广告,这一类软件也是目前智能手机上的App常见的用法。

处于更为中间的方式正在崛起

在两个极端的中间,总是能够在不断的妥协中,区分出更多的中间选择,目前非常流行的Open Core 模式[9]就是如此,将软件实现的功能区分为开源模式和商业秘密两部分,也就是说用户想要使用全部的功能,则需要接受一部分开源,一部分闭源的情况,而且开源和闭源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有的项目开源的部分多些,如Ubuntu、SUSE等Linux发行版,有的项目开源的部分少些,如GitLab。

这样的造成的局面就是各类许可的软件混合,共同为用户/消费者提供服务,无论是作为个体的终端消费,还是企业级的软件服务,这里我们便可以纠正目前业界常用的一句话:“开源正在吞噬软件,云计算正在吞噬开源”,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开源正在逐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共存的方式为人类提供服务。 用一张Swimmy的图示来形容的话,开源(红色)会和闭源(黑色)合作,让软件能够为人们服务。(当然,比喻往往是欠缺的。)

(图片来自[9])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处于公共领域的项目,基本上不会有人去付费的,甚至是参与都为极少数人做的事情,除非是政府出面来接管,但是政府在此也仅是维持某种过度的利用,犹如现实中的空气等自然资源。

商业的发展是伟大的,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人类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交换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追求自由和幸福,但是,不设防交换的成功是有条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对于现代的崛起,主要是产权制度的建立和保护[10]。也就是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防盗窃,防不劳而获是一种规则下的约束,从而进行自由的发展。

作为一名开源布道师,我的立场和著名法学家Lawrence Lessig的立场是一致的:坚定的认为开源是必要的,有重大意义的。 [11] 但是世界远比我们的立场复杂的多。尽管从技术的角度讲,开源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在财产的分配上,人性的很多弱点就会暴露,搭便车的伤害行为无法去除;封闭的代码,会带来知识的垄断,进而产生损害某一部分的利益,以及影响技术的传播,但是它也可以激励更多的人为之奋斗。

对比下来,在所有的软件许可这个“频谱”上面,选择哪一种方式的都有,无论是生产方,还是消费方,均有让人们选择的余地。我们如何选择,取决于我们对软件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弱点的思考。目前为止,处于商业秘密的一端并没有完全消灭公共领域的一端,而是不断的彼此借鉴、彼此融合,最能适应当下的往往能生存下来,不一定是技术最强的,也不一定是商业模式最好的。

除了这些之外,世界上还有其它伟大的力量来影响着人们的决策,比如政府的反垄断就是非常强大的力量[12],任何一方独大都是危险的,重在制衡,重在让所有人受益,能够让人们能够发展,未来可期。

参考资料

  1. 《黑客与画家: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文集》,保罗·格雷厄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4
  2. 《社会性动物》,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ublic-domain_software ,最后访问时间:2021.11.22
  4. https://sqlite.org/index.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1.11.22
  5. 《编织万维网》,蒂姆·伯纳斯·李,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2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ftware_license, 最后访问时间:2021.11.22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er_production, 最后访问时间:2021.11.22
  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n-core_model, 最后访问时间:2021.11.22
  9. http://blaine.org/sevenimpossiblethings/?p=2589, 最后访问时间:2021.11.22
  10. 《西方世界的兴起》,[美国] 道格拉斯·诺斯,华夏出版社,2009-6-1
  11. 《Code V2》,https://lessig.org/product/codev2 ,最后访问时间:2021.11.22
  12.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11/18/c_1128075788.htm,最后访问时间: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