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问起我为开源工作时回答可选的几个版本

杨紫琼女士因为其在电影《他妈的多元宇宙》中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殊荣,并为不被定义代言,让人振奋不已。但终究是个人的特殊经历,这部电影确实非常的不错,我们可以无数次幻想、演绎个体的各种经历,但是只能选择当下的生活。对于一些朋友好奇的看法,我大约只能满足他们对于自身的想法,而要放弃解释自己所谓的最真实的情况。

Sat Apr 15, 2023 | 21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5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适兕 |

引子

为开源而工作!

大约是这个描述过分夸张,以至于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你为啥要干这个事情?或者说凭什么你独立特行,你做这个事情有人给你报酬吗?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为这个事情苦恼,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怎么回答都不会让人满意。其实,每个人的都是从自己的经历中来观察他人的,这么问我的,多数是纯粹的关心,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关心他者的文化中,这和“别人家的孩子”、“30岁了不结婚”等等是一个道理,其实问的人大多数是一个站在了一定“高度”上来试图去“规劝”走上“人间正道”,或者说只是验证自己的一厢情愿的想法:“你看,这个人果然和我想的一样惨烈”。

人具有主动性,时间久了,作为主体的我,就会去根据对方所处的文化、环境、处境、思考方式来挖掘为什么会这么问?真的是在尊重人的基础上,一起携手同行的吗?或者说我并没有有意的去引起关注,我宁愿做一个“隐形人”,大家应该关注我的文章、观点、主张、书籍、活动等。苦恼归苦恼,又不能不回答,让人家丢了面子可不是件好事情。当然,因为我本身所走的路,确实是许烺光先生所说的:“边缘人”,边缘人本不该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人又不能脱离社会而存活,总归是要和人交流沟通的,更何况还要研究开源世界的人。

于是,尝试着以满足提问者来准备了几个希望永远也用不到的答案:

精英的傲慢版

该版本主要用途是国家精英,他们大多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群体,在大型国企央企或大厂任中高层,平时很难接触到底层民众,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目标一个亿”,“失业不可怕,可以把房子租出去,开滴滴“ 等。

想要符合这类人群的预期,你需要做出一副怼天怼地的气势,一副对现实的不满的理想主义气质,做出了他们不愿意丢弃的幻想之路,最主要的是做开源不可能有任何的成绩,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式的无数的失败,尤其是一些做出了过激行为终于放弃的开源爱好者的案例,最为符合他们的口味,比如Richard Stallman露宿街头,Linus 放弃了几百万美元、俄罗斯程序员坐监狱之类的。

精英看开源,就像是去带着孩子逛动物园看猴子,是远离他们的日常,甚至让他们感觉到做开源的人和他们不是一个物种的难以理解,但是可以让孩子们见识世界的多样。

虚假的同情版

我们的社会,是有着严重的攀比心理的,当然这也是社会的动力,比如有一些自媒体就认为背一个几万块的包挤地铁都是一种人类的迷惑行为。我们的社会中有那么一些人,总是会尝试不断打听他人的收入,希望瞄定自己的基准。买辆豪车后是否会影响日常的生活质量。

有很多待遇优厚、岗位重要的企业挖我,都被我拒绝了,我认定了开源这条道路,但是几年下来之后,不仅负债累累,还失去了很多机会。最可怕的是一事无成。一定要想办法引起他们怜悯之心,以满足他们内心:“千万不能向这个人学习,想当年我搭便车是多么的聪明。”

底层的挣扎版

这个世界有一种非常恶毒的手段,叫捧杀。也就是鼓励本不该鼓励的行为,比如那个著名的韩信民间流传的故事:韩信给往他头上撒尿的孩子糖吃。 作为一个失去合约的人,孤零零的为生计奔波是一些人看不到的,他们看到的是这个人怎么不去找一份工作,于是,将你这种为开源工作的行为说成是一种英雄主义,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

千万不能顺着他们,否则就让他们得逞了,而是要讲社会的激烈竞争,残酷的淘汰机制,你苦苦努力挣扎,也才没有被饿死。开源只是最后能让我们吃口饭的手段,才能有限,请你们手下留情,留点口德,不要赶尽杀绝,连开源都不让我参与。

无奈的宿命版

无法否认,有一些朋友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你的生活来源、家庭幸福,他们具有极强的同理心,明白生存的不易。这个时候,就需要讲尽管这个世界让我们有很多选择,但是冥冥之中,很多事情是个人无力改变的,我不去做开源这件事,我还有其它的可能性吗?或许吧,也不知道为什么走上了这条路。

既然在这条路上了,就安安心心的走下去,希望获得这些朋友的帮助,这些朋友也值得你伸出双手,共同承担、携手合作、一路通行。

结语

随着时间的累积,以及大脑的趋利避害的机制,虚荣心等作祟,定会演化出更多版本。因为我还会遇到更多的人,只要开源布道仍然是”非主流“,必然会引起人们的遐想与好奇,满足他们的个体经历,是一个很重要的同理心表征。就像当年我对我的精神支柱们的想象一样,如果我能够帮助到这些内心的健康,我就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

我们很难去描述真实,主要是人的主体性,我只能是我,我不是任何他者,他怎么看我,和我无关。

最后,我的建议是,随你怎么想,但是我更加愿意和你探讨开源本身:工程、经济、法律、社会、心理、制度、商业等诸多知识、思想和观念,及其产生的价值,最好不要谈论我本身,实在无趣。

关于作者

「发现开源三部曲」(《开源之迷》已出版,《开源之道》《开源之思》撰写中。)作者,「开源之道:致力于开源相关思想、知识和价值的探究、推动」主创,Linux基金会亚太区开源布道者(2022/2023年度团队主席),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起)个人开源专家。OSPO Group 联合创始人。